先盛文秘网 2025年01月10日 04:27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4年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篇【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8-28 15:00:06

    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篇,供大家参考。

    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篇

    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用具】课件、布袋、球、圆柱、三角尺、纸条、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角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想玩吗?这里有一个袋子,请你来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让学生上前摸一摸,并说说判断的依据。

    学生分别摸出了球、圆柱、三角板。

    过渡:同学们我们桌上都有三角板,把它举起来。

    摸一摸它的角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扎手)

    提问:课桌上还有其他的学*用品上面也有角吗?请你找一找、摸一摸?(第一位小朋友指导摸)

    刚才我们小朋友摸感觉尖尖的,(指着角的边说)那我们摸这个地方怎么样?直直的预设:我摸到尖尖的地方,而且直直的。

    小结:我们摸到的角是尖尖的,角的两边是直直的。

    2、寻找生活中的角过渡:其实像这样的角在身边也有很多,平常你有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角吗?小结: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角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并请孩子欣赏生活中的角。)

    二、自主探索,初步认识角

    1.认识“角”的基本特征过渡: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老师把这些角从物体表面“描”下来(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着其中的三个角分别描画出来。

    思考:这么多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是尖尖的。

    提问:在哪里?上来指一指生上台指,老师用红笔点出来。

    讲授:这个尖尖的位置我们把它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追问:除了顶点还有其他相同的地方吗?生: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讲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几条边?(板书:边)

    生:两条边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啊?——角,它向小朋友进行了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2、画角认识了角,我们来画角。

    提问:画角需要什么工具?指导:请跟随老师的手来看看画角的过程:先画顶点(板书:顶点),再用尺子从这个点开始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板书:边),最后画一个小弧线表示角。这样一个角就画好了。(示范)看清楚了吗?生叙述画角的过程,再尝试画角。

    教室巡视,投影学生的作品。

    反馈:你们是这样画的吗?板书:

    边边顶点学生回忆怎样画角,相机小结: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3、辨角现在你们都认识角了吗?这里有一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请您们来判断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4.寻找图形中的角小朋友已经会辨角了,你们真棒呀!那如果角藏在图形中,你们能找到吗?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1、认识角有大小。

    过渡: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图形中的角,钟面上的角你能找到吗?提问:(出示钟表,转动表针,两针联动)仔细观察钟面,时针和分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现:两针离开的越来越远了,角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比较:哪个大?哪个小?小结:角有大有小。(板书:角有大小)

    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游戏一:火眼金睛,找准角。

    活动要求:

    出示一个缺了一个角的三角形。同桌讨论、想一想:桌上的哪个角是从图形中剪下来的。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证明?教师巡视。

    指定两名同学拿着角上来。

    设疑:现在这些小组有答案了,你们认为谁的角是上面缺失的角?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一起来验证,怎么验证?生提出比较一下,引导孩子尝试重叠法。

    师补充讲解重叠的过程(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如果另一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那么就是一样的),并确定两个同学的角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的同一个角上剪下来的,并指出两个角的大小是相等的。

    提问: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剪下来的角,大小相等,但是有什么不同?发现:边的长短不同;

    指导:是的,老师剪的时候,有的边剪得长,有的边剪的短,但是却不影响角的大小。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生再尝试说一说。

    3、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游戏二:心灵手巧,制作角。

    活动材料:

    纸条两根,同桌合作。

    小组开始制作角,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设疑:想一想,怎么把角变大一点呢?变小呢?发现:看来这个想要大就要把两条边张开得大,想要小就要把两条边张开的小。

    小结:那么,我们可以说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观看角的大小变化的动画。

    4、出示活动角。

    指导:观察老师手中的角,教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变得(越大),教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教师将两条边延长)而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

    小结: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总结升华通过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角,你对角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小结:为了更好的记住这节课的知识,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角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五、拓展提高,生活应用。

    1、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小学生儿童保护视力纠正器及护眼阅读看书架。调整阅读看书的角度,便于小朋友阅读,纠正了坐姿,有效预防近视。

    2、拓展提高一共有()个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角有大有小

    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资源:

    例题插图,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兔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一天吃了7个,还剩下几个?

    2、小免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上午吃了2个,下午吃了5个,还剩下几个?

    小结:刚才的题目,都是求它吃了几个后还剩下几个,大家都反应很快,真是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这股热情来解决一些实际。

    二、互动探索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教师引导:图书馆里的书架上共有民间故事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根据这些信息,你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呢?怎么解决呢?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评析。

    教师引导:要解决“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该怎么办?

    你能想一个办法吗?想好后试着将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战术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185-36=149(本) 36+52=88(本)

    149-52=97(本) 185-88=97(本)

    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

    重点突出每种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

    3、小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本后还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还剩下多少本?

    这样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在解决有些像今天所碰到的这类问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答。

    三、巩固练*

    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题

    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答时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回答后小结:买东西如果在一个柜组中购买的一般先算出所购物品一共需要用多少钱?这儿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共用多少钱,再算出应找回多少钱?

    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个板演。

    集体评析。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解答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朋友做了哪几种颜色的花。

    做了黄花24 朵,紫花15朵,做的红花呢?那么做的红花跟黄花、紫花有什么关系?

    现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红花吗?

    独立解题。指名口答,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

    五、综合运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形成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策略。经历探索减法验算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验算*惯。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资源:

    投影、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这切课继续来学*怎样更好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练*

    1、完成“练*五”第2题。

    (1)请学生们看图后,完整地口述题意。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时,请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五”第4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请说一说解题思路。

    小结:在解答像刚才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但在解答时一定要注意:只有相互联系的条件才能求出问题。

    3、完成“练*五”第9题。

    (1)理解题意:女孩比左边男孩矮15厘米,右边男孩比女孩高24厘米。

    可以分别给3个人取上名字。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时,说说解题思路。

    4、完成“练*五”第10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5、小结。

    解答像这些题目时,要先理解题意之后再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估算练*

    1、完顾“练*五”第1题。

    注意了解全班的速度和准确率,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

    2、说出下面各数接近几百。

    602 398 799 101 209

    3、把下面算式看作几百加几百,再估算结果。

    503+192 797+296 498+307

    (1) 学生们进行估计,老师相应板书。

    提问:为什么用约等号?

    (2)将3题的加号,改为减号,请学生们估计老师依次板书结果。

    (3)提问:像这样的减法,如何估计出它的结果?

    (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4、完成“练*五”第5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注意“≈”的书写格式。

    5、完成“练*五”第3、6、7、8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3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负担

    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能力和学*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提高复*效率。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多套教辅资料,精选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起到最大的效果。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思想、学*方法的指导。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自信心,体验到学*的乐趣。

    (三)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边教边研,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中等学生基本都能轻松地独立完成。在作业批改中,很少有集体性错误。

    (二)在课后辅导时发现,几个学困生学*成绩进步很大。

    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4

    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精彩段落。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2人,优秀生5人,中等生21人,学*有困难的学生有6人。大部分学生学*态度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只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较为潦草。本班学生比较活跃,自制能力差,教师在抓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大部分学生在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具体分析:

    第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的共同体。

    (本题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k1>0)与一次函数相交于A、B两点,AC⊥x轴于点C.若△OAC的面积为1,且tan∠AOC=2.

    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不断练*基本功,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1、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学生学*成绩比较平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2、情感方面

    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学期课程目标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教学中,认真学*《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通过学*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知道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在同层次的*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和课程资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5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教师出示动画“做一做怎么走”。

    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馆?

    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认识路线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一下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公交路线图”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我们的目的地是动物园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3、学生讨论,回答相应问题。

    小结:除了公交线路图,有时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三、认识方位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中国地图,出示动画“中国一些地区方位图”

    你知道成都在我们的哪个方向吗?教师将方位标放在北京的位置,让大家看成都的方位。

    学生自己试着标注一些地区的方向。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了什么,你掌握了吗?

    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6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不足龄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负担

    首先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课件、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及时巩固与定期复*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提高复*效率。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2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精选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思想、学*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自信心,体验到学*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伴随孩子成长!

    三、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7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

    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的主人,将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

    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2、时、分、秒3、认识方向4、认识万以内的数5、分米和毫米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7、角的初步认识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期末复*,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学生,男生23名,女生18名,大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0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六、课时安排

    单元序号单元内容课时数周次

    一、有余数的除法81—2

    二、时、分、秒83—4

    三、认识方向85—6

    测定方向47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88—9

    期中检测410

    五、分米和毫米811—12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813—14

    七、角的初步认识415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16

    了解你的好朋友417

    九、期末复*818—19

    推荐访问:教学计划 学期 数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