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先盛文秘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最新文化如何塑造我们人生(3篇)(精选文档)

最新文化如何塑造我们人生(3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3-27 14:50:05 专题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文化如何塑造我们人生(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最新文化如何塑造我们人生(3篇)(精选文档)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如何塑造我们的人生篇一

示例8:

我们都希望“车如流水马如龙”,却不愿“门前冷落鞍马稀。”从何时起,车变成了权贵奢侈的象征,我们又何时能回到信陵公子驱车进陋巷,流露真情的时代呢。(2017高考江苏卷考场优作《车如流水情如月》)

解析:上述语段是文章的开头段,该文标题“车如流水情如月”是化用了李煜《忆江南?多少恨》中的“车如流水马如龙”这一名句,开篇引用古诗句和信陵公子的典故,巧妙地点扣关键词“车”,并且采用对比手法,提出一个值得人们反思的问题,这样开头既有典雅意味,又潜藏了思辨精神。

示例9: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017高考全国卷ii考场优秀作文)

解析:标题引用《诗经·郑风·风雨》中的名句,其关键词是“君子”,正文中列举大量古今典型事例,解说了“君子”的内涵——自强不息,穷且独善其身;光明磊落于一堂,春风化雨于四方。引诗为题,精炼雅致,彰显传统文化品位;设问激疑,引逗读者阅读兴趣:这种拟题技巧值得借鉴。

当然,临场应试写作,用好传统文化素材这一源头活水,技法绝非仅上述几种;考生在平时的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他人作品中的成功经验并借鉴,在作文训练中也可以大胆尝试创造新的运用技法。古语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厚积传统文化素材,并且能“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大胆拿来,有所取舍,精心安排,就能使传统文化素材焕发新的生命力,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色。

文化如何塑造我们的人生篇二

引言佐证是指引用古诗文名句、警句等为论据以增强说理论证的说服力的一种说理技法。引言佐证,要注意引得准,即所引语句须与论旨内涵一致;还要注意引与析的结合,或者引前析,或者引后析,通过分析,使得所引之言起到阐述所论之旨的辅助作用。

示例4:

这正视,我想,首先就是正视自己。不但正视己长,更应正视己短。《道德经》上说“自知者明”,就是此意。可是,自知何其难,总要找面镜子照一照,以鉴妍媸,以别雅俗。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也恰恰是这位视魏徵为人镜的李世民,在魏徵死后半年,就下令砸了魏徵的墓碑,毁了这块明镜。所以,当权力失去制约走向极端,再好的明镜也未必有用武之力。这还是号称千古明君的唐太宗,要是碰上《白雪公主》里的魔镜与王后,就更不知会闹出什么幺蛾子了。(2017高考全国卷ii考场优作《故乡月明与他国月圆》)

解析:上述语段是原文本论部分的一个说理层次,本段论旨是正视自己,要正视己长,更应正视己短。为了证明这一分论点,作者引用《道德经》中的警句与唐太宗的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并结合唐太宗自毁明镜的事实论据,较有说服力地论证了分论点。

示例5:

“天下皆白,唯我独黑。非攻墨门,兼爱平生。”这就是墨家,与儒、道并称“显学”。从儒学中我们可以学到仁、义、礼、智、信。若将墨家的“兼爱”用实际行动来体现,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体现出价值,我们的社会将会有永不凋谢的春色,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的繁荣昌盛。(2017高考山东卷考场优作《但行善举,莫问前程》)

解析:这是文章本论部分的一个说理层次,该段引《墨子》之名句,并将儒、墨学派思想之要义精华并提,以论说“行善”“兼爱”之意义,视野开阔,也可窥考生国学素养之一斑。

四、情理并茂

文化如何塑造我们的人生篇三

例证说理是指以传统文化素材为论证的典型论据来增强议论的说服力的一种说理方法。可以采用繁例论析,即对于某些新颖、别致、少有人知的传统文化素材类论据,可用较多笔墨叙述,然后加以分析论说;也可以点例组合,即对于人所共知或人所熟知的传统文化素材类论据,则可简笔概述,排比铺陈,并辅以论析,以佐证观点;还可以正反对比,或横向比照,或纵向比较,以突出论旨。

示例2: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角看喧腾社会。它可以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可以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抑或是清新淡雅式的《世说新语》,它让我们从中获取知识,领略六韬三略的风采。诸子百家的言论,唐宋元明清的诗歌,这些世间流传下来的经典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法门。(2017高考浙江卷考场优作《人生如书,逐级而读》)

解析:上述语段是文章本论部分的一个说理层次,段首句是分论点,作者采用点例排比方式来举例论说,列举《左传》、《国语》、《世说新语》、诸子百家、唐宋元明清的诗歌等等“有字之书”为例,颇雄辩地阐述了“有字之书”的价值,如此举例论说透露出浓郁的书卷味。

示例3:

“衰兰送客成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长吉(李贺)的悲叹,而导致他写下“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的,竟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字。一字避讳,李贺的一生便就此完结。相较于科举,高考更加的公平和客观,范围也更加的全面,他给予我们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四十年来,创造了无数平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般的奇迹,为国家输送了难以衡量的人才。(2017高考全国卷iii考场优作《人道是清光更多——我看高考》)

解析:上述语段这是本论部分的一个自然段,考生援引李长吉应举失利的典故,指出古代科举的不公之处;再将之与当代高考作比较,推陈出新,肯定了高考的“公平和客观”,强调它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意义。例证别致,有代表性,古今对照,引人思考,而且古诗句的穿插引用,使叙述、议论更有韵致。

推荐访问:塑造 人生 文化 最新文化如何塑造我们人生(3篇) 最新文化如何塑造我们的人生(三篇) 文化怎样塑造人生

版权所有:先盛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先盛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先盛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