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先盛文秘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最新清明节作文150字,清明节作文150字三年级(3篇)

2023年最新清明节作文150字,清明节作文150字三年级(3篇)

时间:2023-03-27 17:35:05 专题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最新清明节作文150字,清明节作文150字三年级(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最新清明节作文150字,清明节作文150字三年级(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的作文150字 清明节的作文150字三年级篇一

出去踏青的事情定下来后,围绕着踏青地点的选择又各持己见了一番,凭着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凭着我十多年前对九峰山的印象,最终大家尊重了我的建议——向金华的九峰山进发。据资料记载九峰山因层峦叠嶂,奇峰挺九,故名九峰。古称妇人岩,又称龙邱山,芙蓉山。为丹霞地貌结构,峰石林立,山水相依。坐落在汤溪镇境内,距金华市区28公里,属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

我们一行7人(5大2小)在先生方向盘的转动中、在一路的嬉笑打骂中经过40多分钟的行程,抵达了目的地——九峰山。一进入景区,清新的山风挟着点潮潮的感觉迎面吹来,路边的山坡上种满了杨梅树,杨梅树上都已经开满了星星点点的小花,那小花太娇羞了以至于你不走到树边,根本无法感觉到她的怒放。就在我们大人还在研究杨梅小花的时候两个孩子早就撒开脚丫子跑上了那入口处长长的坡,到了山脚下那相对开阔的休闲胜地。还没等我们走到那,儿子和朋友小孩的欢快叫声已经从那秋千上传过来,欢声笑语如那绵绵的细雨随风飘洒进我们的耳膜了,强烈的刺激着我们加快步伐融入到那嬉闹的人群。我们这些大人也不闲着,秋千、跷跷板、平衡木一个项目也不拉下,好好的热了一回身,过了一把瘾。

当汗水在不知不觉中湿了衣裳时,我们大家伙意识到了该留点精力爬山越岭欣赏大自然风光啊,带着眷恋的步伐,我们开始了登山。山上的台阶都修得非常齐整,台阶边上就是那触手可及的苍翠的毛竹,笋芽儿在自由的生长着,甚至连修得齐整的台阶上也不放过生长机会,破石而出。让我不得不感叹“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的顽强、感叹于生命萌动的美好……风一吹过,竹林里居然传来阵阵的“呼呼”风啸声,原本还是冷着脸的老天在山风的呼啸声中,居然透出了几缕阳光。透过竹林的阳光洒下了一地的斑驳,因了这忽现的阳光,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漾满了笑容,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来到了九峰禅寺。寺依山而建,历史悠久,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寺前有珠帘从达摩峰顶纷纷扬扬散落,“一泉飞自半山间,如泻珠巩见雨天;
不比轰雷强作势,晴春洒漫袅苍烟。”一见这犹如天上飞降而至的水,朋友的母亲直呼是“圣水”,遍寻矿泉水瓶取之,准备带仙水回人间。

过了禅寺,经过一翻攀登就到了九峰的最高峰达摩峰,站在峰顶极目远眺,其余八峰齐耸立,壁立千仞、各展雄伟。远处阡陌纵横的长田,星罗棋布的湖水,炊烟袅袅的村庄房舍尽收眼底,好一派雄奇伟峻、宽旷绝奇的景色。我们在山顶上忘情的高声呼喊着,尽情的宣泄着,欣赏自己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在那一刻快乐如风相随。站在那高高的山顶,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春的旖旎,那点缀在青山绿树中的映山红,我想应该是春姑娘派来的天使吧,要不然那么巍峨、峥嵘的山怎么会因了她而变得那么娇俏了呢?

人们都说山如果没有了水,就少了一份灵动,那么这样一个绝佳胜处怎么可以没有水呢?那幽静如精灵般的水又会在哪呢?是不是那绝美处必定要历经一翻惊险才能享受呢?抱着这样的一个谜团,我们开始踏上了九峰山的栈道。栈道修在山脖子间,弯弯曲曲的,异常凶险,仅容一人通过。如果没有护栏,我这个恐高症者是万万不敢过的,因为俯首就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这栈道从达摩峰上眺望就像一条细致的围巾牵住了峰与峰之间的情。儿子到了这里,原本已经疲倦的他一下子来了精神,直喊够惊险、够刺激、够过瘾……当走完栈道时,手心已经被紧张的汗水所包围了。终于看到了刻在石壁上的旅游介绍,继续向前就可以到达龙潭了,这是古代陶渊明携家人隐居过的地方。终于可以看到水了!龙潭总共分为三个,3个龙潭串在一个峡谷之中,潭水碧绿、清澈见底、潭底那几棵随波摇动的水草清晰可见。微风吹过之处,泛起阵阵涟漪,波光粼粼,飘叶入水,犹如大海载舟。真是一个人间仙地,潭水之静,让我这充满人间恩怨情仇的心,片刻间土崩瓦解。想象着潭之“昼与青山花鸟为朋,夜与皓月繁星为友”的超凡脱俗。在这空朦的山谷中,心就象那花瓣遇到了雨滴完全变得晶亮起来。

风景的跌宕起伏、兴奋了大家的心,就在这心情的波荡起伏中,就在这一路汗水一路欢声笑语中、一个难忘的清明踏青之旅划上了句号。

清明节的作文150字 清明节的作文150字三年级篇二

自唐宋以来,清明节是整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一个大节日,其习俗活动之丰富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足以和春节一比高下。这里我们把其传统习俗分为三大部分:祭祀、春游、饮食。

(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
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节的作文150字 清明节的作文150字三年级篇三

唐朝清明节 在唐朝,上坟扫墓、改火、治蚕室、斗鸡、打马球、蹴鞠、拔河、荡秋千、宴饮、踏青、插柳等,都已成了清明的习俗活动。

踏青

踏青活动在唐朝尤为盛行,清明踏青之盛况, 唐朝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一种仪式,“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拔河

唐朝以前,拔河从军营传到民间,到唐朝又从民间进入宫廷,致使这一运动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极为提倡,并在朝野、民间盛行。《封氏闻见记》中记载:

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战。

《封氏闻见记》还记载,唐朝拔河采用的是木麻制绳,绳长约为40丈到50丈。典籍里还详细描述了唐朝拔河运动的盛况。唐中宗与唐玄宗时期,朝廷对拔河运动十分推崇,该运动因此在皇宫内外非常盛行。

710年清明,唐中宗李显移驾梨园球场,在这里举行宫女、大臣的拔河比赛。韦皇后以及爱女安乐公主也前来观看。

唐中宗下令文武三品以上分朋拔河,以预祝今年丰收。据载,韦皇后当场指定:中书门下省萧至忠、韦巨源、唐休璟三位大臣和五位将军为西队,尚书省七位大臣以及两位驸马为东队。中书令萧至忠眼见西队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还少一人,急忙奏请重新分定。

安乐公主护夫心切,因为夫婿驸马武延秀在参赛东队,便抢先表态,死活不肯变动。皇上见爱女坚持,也就没有更改,萧至忠只好遵旨比赛。

一声鼓响,参赛双方齐力拉绳。僵持不一会,西队输惨,可怜六七十岁的唐休璟、韦巨源二人,随着绳子仆倒在地,久久爬不起来。唐中宗、韦后、公主以及宫女们无不大笑起来。

唐玄宗李隆基也喜欢拔河比赛。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在长安京城,唐玄宗举办了一次千人拔河赛事。千人聚集,“喧呼动地,蕃客士庶观者,莫不震骇”。

当时李隆基赋诗《观拔河俗戏》描摹了这次千人拔河的盛况: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进士河东薛胜在《拔河赋》中言:

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戏繁会,令壮士千人分为两队,名曰拔河于内,实耀武于外。

斗鸡

除了拔河,唐朝的寒食节更盛行斗鸡游戏。我国斗鸡习俗可谓是历史悠久,在《战国策》 《史记》 《汉书》等史籍中提到的斗鸡典故甚多。

之后又有《邺都故事》记载:“魏明帝太和中筑斗鸡台。”曹植观斗鸡后作了乐府杂曲辞《斗鸡篇》。到了唐朝,寒食节斗鸡已成为皇宫中不能缺少的娱乐项目之一。

斗鸡是一种观赏两只或数只鸡相斗的游戏项目。斗鸡由清明那天开始,一直斗到夏至为止。斗鸡游戏起源于隋代,到了唐朝更加盛行。

据隋代杜台卿著《玉烛宝典》记载:

寒食节城市尤多斗鸡斗卵之戏。

人们不惜重资购买健斗之鸡,调习既娴,至期登场。斗鸡时,人们把五色幔盖在笼上,背场开笼,有敢临阵争斗的鸡,任它们饮啄自如。如果多至三四百只鸡且不惧怕的鸡,这只鸡就稳操胜券了。

斗胜的鸡用彩线结成小球,分别缠在颈部和膀部,入笼迎归。鸡的主人所获得的珠翠罗绮不下于百两黄金。由此可见,当时斗鸡场面是何其壮观。

斗鸡之戏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经久不衰。据刘肃所撰的《大唐新语》记载:太守戡内难作为御史大夫,有《咏鸡》诗,可谓是一幅绘影绘声的斗鸡图。

寒食东郊道,阳沟竞草笼。

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风,

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

长翘频扫阵,利距屡通中。

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

虽云百战胜,会自不论功。

另据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威远有个叫臧平的人,爱好斗鸡。他有一只高于普通鸡数寸的无敌公鸡。威远监军强行买了下来,让它参加寒食节斗鸡。此鸡威猛异常,无鸡可敌。唐穆宗龙颜大悦,赐给威远监军百匹帛。

关于寒食清明节斗鸡,斗最有趣味的是唐玄宗与贾昌的故事。据说,贾昌的父亲贾忠是皇帝近身侍卫,力大无比,可以拽起一头公牛摔它个肚朝天。后来在诛灭韦氏家族的变乱中,贾忠立下了大功,深受皇帝的宠信。

贾昌在子承父业习武的同时,7岁就学会了各种鸟语。唐玄宗爱好广泛,除了诗歌音乐,舞蹈美色,还有斗鸡。居然搜罗了上千只公鸡,选派了500名御林军专门驯鸡。

每年清明举行斗鸡赛事。如此一来,竟成时尚。

贾昌凭借精通鸟语的天赋,驯养斗鸡,很有章法,恰好被唐玄宗发现,就把他召进宫里,当了500名驯鸡御林军的总头领兼总教练,授予“神鸡童”的称号。

据《东城老父传》中记载:每当到了斗鸡的的日子,唐玄宗都会让宫廷乐队集体出动,后宫的佳丽也纷纷出场。贾昌则头戴雕翠金华冠,身穿锦绣襦裤,手执铎拂,引导群鸡气宇轩昂地走到场地中间。在贾昌的指挥下,群鸡进退有度,顾盼神飞,勇往直前,不啄得对手鸡血长流不罢休。

战斗结束后,贾昌命令群鸡按胜负关系列队,接受玄宗检阅,然后再整齐划一地回到鸡坊之中。

推荐访问:作文 清明节 最新 最新清明节作文150字 清明节作文150字三年级(3篇) 清明节作文150字左右三年级

版权所有:先盛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先盛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先盛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