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盛文秘网 2024年12月26日 18:29 星期四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2024年度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高三历史一轮心得体会(11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9-19 15:00: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高三历史一轮心得体会(11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高三历史一轮心得体会(11篇)

    计划是一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有条理的行动方案。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是我们短暂高三时光中最重要且紧张的时期之一。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对历年来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并且要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下面,我将从复*计划的制定、复*方法的选择、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回顾总结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展望,分享一些我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制定一个合理的复*计划是高三历史一轮复*的关键。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需要根据历史知识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掌握程度来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同时,要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有时可能会出现的变动情况。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时间的合理利用和事情的优先级排序,这使得我能够更加高效地复*历史知识,提高学*效果。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复*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人的学**惯和接受方式不同,因此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我发现通过归纳总结、制作思维导图和解析答案等方式非常有效。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同时还能提升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入高三阶段后,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高三历史一轮复*需要我们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尽量避免被外界因素干扰,保持良好的学*状态。我逐渐学会了合理分配时间和注意力,控制手机使用的时间和环境,提高自己的学*效率。这种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历史复*有帮助,对其他学科的学*和未来的工作生活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回顾总结是高三历史一轮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回顾总结,我们可以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同时,还能够发现自己的漏洞和不足,及时进行弥补。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复*前几年的历史考点和常考题目,并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法,我对历史知识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应用能力。

    最后,要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展望。高三历史一轮复*无疑是高考的过程之一,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历史这门学科是培养思考和分析能力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人类文明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历史的学*,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国家历史,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我相信,无论高考成绩如何,通过高三历史一轮复*,我们都会从中获得很多宝贵的东西,成为一个更加有识见和思考能力的人。

    综上所述,高三历史一轮复*是我们高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复*计划的制定、选择适合自己的复*方法、培养自我调控能力、回顾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并从中获得更多宝贵的收获。历史是一扇了解过去和探索未来的窗户,通过高三历史一轮复*,我们能够更好地走向未来的道路。

    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读”--读教材。教材是最好的复*资料,因此同学们在一轮复*中要依托于教材。切忌死记硬背,要充分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扫清知识死角,把教材吃透,把书本读厚。

    “理”--理线索。在熟练掌握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试着理清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然而,目前高中历史教材一般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分开来讲授的模式,很多同学在学完之后仍然缺乏对历史的整体把握,零散的知识点在脑子里还是一锅粥。因此,建议高三*们在一轮复*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整合,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顺序对知识点进行综合梳理,以保证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练”--练*题。题海战术不可取,适当练*很必要。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复*,要及时选取典型试题进行测试。可以采取一课一小练,一阶段一大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查缺补漏,发现前两个步骤后仍然遗漏的知识点及时补齐。

    “评”--评效果。自学能力很重要,自评能力同样不可小觑。每一阶段的复*完成之后,要及时总结与反思。特别是对*题与试卷的评析,要留心解题方法的总结,进而减少失误,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和得分率。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评效果适当调整下一阶段的复*内容和进度。

    历史选择题的基本审题和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除审清题目的类型、备选项干扰设置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

    2.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因素即人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身的纵向和横向观察,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

    3.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只有明确了其性质、立场,才能够迅速区分题目中的主要和次要、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够迅速确定正确选项。

    4.明晰题目涉及的基本理论。当前的高考历史选择题,越来越多地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都必须分析其涉及的基本理论,选择题也不例外。考生在审题时,应自觉地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题目进行深人分析。

    在教材上找到它的“身影”。因此,审题中回归教材,先确定其在教材中的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

    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高三是人生中极为关键的一年,尤其对于理科生而言。而在这个决定未来的一年里,我们从容迎接了一轮轮的历史考试。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科课程,它的学*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思维。在一轮轮的历史考试当中,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轮历史考试,我第一次面对如此庞大的考试内容,感到有些迷茫和无所适从。但是随着我逐渐熟悉和了解历史的方法和知识,我开始明确了解到历史的核心在于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此,掌握历史的大方向和脉络是十分重要的。在复*过程中,我便时常将重要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脉络图,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也能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大方向。

    第二轮历史考试,我开始关注历史的细枝末节,注重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记忆。历史的细节往往是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写总结、制作知识卡片等方式进行复*。通过这种方法,我不仅能够更好地记住历史事件的细节,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第三轮历史考试,我开始注重历史案例和人物的理解和应用。历史案例和人物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更好地对历史进行分析。因此,我通常会对重点历史案例和人物进行透彻的理解和分析,在解答考试题目时能够更好地运用相关历史案例和人物,准确地阐述观点和论述。

    第四轮历史考试,我开始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思维是指通过对历史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能力。因此,在这轮考试中,我常常做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渐提高了对历史材料的整体把握能力,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

    第五轮历史考试,我将之前所有的历史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在这个阶段,我会从整体上回顾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梳理自己的学*过程,总结自己的学*方法和经验。通过这个过程,我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方向和方法。

    通过一轮轮的历史考试,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学*方法。历史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思维。通过学*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高我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将继续注重历史的学*,努力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历史是我们学*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将变得更加优秀和深刻。

    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四

    通过一两场摸底考,以及对自己平时学*的了解,同学们基本已经知道自己处在哪个水平了。好好想一想:接下来的高三一年还能提高多少?怎样提高?有没有决心一定要考到哪些大学?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想好高考目标后,就要开始制定复*计划了!

    如果你成绩基础很好,那么高三这一年不仅要保持学科内的相对优势,更要保证相对于其他同学总成绩上的领先优势。首先从小处着手,把平时容易导致失分的答题小*惯改正过来,严格遵守答题规范;其次是保证各学*的均衡发展,把弱科弱项提上来,让强科更强。

    要注意尽量全面掌握知识点。

    参考的北京高考题会发现,有一定比例的细节知识点的考察,比如,让大家的学姐学长们都吐血不止的“元代王祯的《农书》”,用人教教材的同学书上只有七个字,七个字…所以这些细节的考察需要大家在第一轮复*的时候就夯实自己的基础,让知识体系尽量的全面。这个时期知识点为主,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真题,培养做高考题的感觉以及对于难度的把握。

    打破教材编写的框架,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

    教材使用专题史的形式,我们就转而采用编年史的角度,将整个历史的知识通过另外一条线索穿起来,这么做还可以让原本因为编写的体例而不得不分散在各本教材的知识重新整合在一起,从而有利于我们看到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的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先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起来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五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一轮复*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届高三历史的一轮复*现在已经基本结束了,一轮复*是学生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阶段,高考成败与否,主要取决于一轮复*质量的好坏。那么,如何在历史一轮复*中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益呢?下面我将结合今年本人高三教学一轮复*的体会谈谈这个方面应该重视的问题: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它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能力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之上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就不能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夯实主干知识相当重要,这里我重点强调两点:

    1.理解历史概念

    能力的提高与否主要依赖于知识储存的多少,特别是对于历史概念理解程度的高低,我们必须“全、准、深、透、新、细”地理解和巩固历史概念。

    2.完善知识体系

    孤立地理解历史现象、忽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将历史现象置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完整地思考,是影响我们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多角度联系、整合,然后把它们贯通起来构建成知识体系,这有助于我们形成整体的历史观。对知识点整合的办法我总结出以下三种:

    (1)“知识点整合”。即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把相关知识整合起来。

    (2)“知识线整合”。如复*“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时,要以“近代中国人学*西方与救亡图存的渐进过程”为主线,把林、魏的“师夷长技”思想,康、梁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知识串起来。整合后会发现,中国近代向西方学*的特点是由学*西方器物到学制度,再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由表及里,顺应了世界潮流。

    (3)“知识面整合”。即把某一阶段的诸多知识点归纳在一起。以必修三文化史“17世纪19世纪西方文化”为例,把启蒙思想、近代科技、近代文学艺术内容整合到一起,自然就可以看出近代西方文化发展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而也就能够认识到它们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

    目前高考历史试题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对这两大题型的解题技巧要熟练掌握。

    历史选择题包括材料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概念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评价型选择题等。从20**年海南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材料型选择题是主打题型,就选择题而言,虽无定式,但有常法。具体来说,解答选择题的"一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史实支撑法,即用史实帮助解题的方法。

    2.理论指导法,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解题的方法。

    3.排除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

    4.转换法,有些问题直接思考可能会陷入误区,换个角度思考就会迎刃而解。

    非选择题又称主观题,该题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材料类型多样,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二是高考试题多以所学知识作为依托,完全脱离所学知识的设问很少;三是这种题型能全面考查学生能力,如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阐释、文字表达、思维创新能力。

    一般来说解答材料题的步骤是四步,首先阅读材料,明确主题,然后提炼加工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再次是联系所学知识,印证史料,最后是组织答案、审查提纲、流畅表达。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的*题训练中,大家除了要注意对解题技巧的培养,还要注意养成规范的答题*惯,一方面形式上做到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另一方面做到面全、点齐、话简。“面全”指回答问题角度齐全。“点齐”指回答问题要点要齐全,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比预想的要点多列举一到两个,以免失分。“话简”指回答问题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史论结合,避免语言文学化,要体现历史的学科特点。

    总之,一轮复*是高考复*的最重要部分,在一轮复*中,如果能按照上述所讲做到稳扎稳打,大家就可以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为二轮三轮复*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就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

    -->

    -->

    -->

    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六

    适度拓展复*内容,主要是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历史学科的时空范围,建立起与社会现实、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一是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一是与政治、地理学科知识的联系,一是体现山东省地方特色的内容。可以专题或试题的形式加以落实。

    二、精选试题,搞好定时训练。

    历史题目的设计应体现高考命题思路与要求,尽量模仿或超越高考样题、样卷,从内容到形式保持基本的相似性。题目设计的途径一靠自主创新,二靠改造利用,三靠拿来主义。其中,改造利用应是主要的方式,要严把审题关,要特别注意各地市统考试题的搜集、利用。

    三、学情分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与新授课相比有些明显的特点,比如大容量,快节奏,难度大,范围广,方法多,重视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联系。但学生学生在高一时学*态度和学*方法都不成熟,所学知识经过时间的沉淀几乎是完全陌生的,对课本比较陌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结构零散,不能正确提取知识,审题能力较差,解题不规范,缺少方法,不会联系,缺乏题后反思总结。

    所以高三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适应一轮复*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调整复*策略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七

    高三年级伊始,各学科转入全面复*阶段,我所带的历史学科也是这样。2011年高考能否取得理想成绩,取决于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尽管我分担学校部分行政工作,但我会竭尽全力地做好高三复*工作,为学校2011年高考取得辉煌成绩贡献自己的力量。

    具体的教学(复*)计划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服务于新课程下的高考。我所带的高三208班、213班、215班,其中208、213班为特长班,215班为文化班。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而且一直不够稳定,其中有学生的原因,比如在是识记基础知识方面不够下功夫,钻研学*的劲头不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学生的*题训练量不足,学生见的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能正确认识;许多学*自觉性差的学生,再加之老师对检查力度不强,督促不及时,对很多知识总是似是而非。

    20**年我省首次开始新课程的新高考。从2010年新高考历史试卷来看有以下特点:

    (1)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掌握,强调对历史事件过程的学*,回到学*历史最基本的层面。

    (2)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料的阅读、表述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历史学*更本质的要求。

    (3)重视考核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

    总之,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题出现了对历史事件细节的考察,尽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非选择题的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论从史出”的观点,题的阅读量很大,要求学生从中根据要求提取相关历史信息,难度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题直接来自人民教育版的教材内容,而其他版根本就未提及过,因此,参考别的版本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

    (1)首先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对历史学科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不会遇到绝对听不懂的内容,因此只要大家用心学,人人都会有收获,让学生从心理上树立我能学好和要学好历史的信心。再者用往届学生的成绩鼓励他们,考好成绩不是设想,而是完全有这种可能。

    (2)课堂教学中实施好讲和练的关系。在讲的环节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讲,给学生讲清知识框架,讲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讲的内容注意结合其他版本,尽力弥补知识的疏漏点。

    练,之前做好学生记忆的巩固,指导记忆方法。坚持学生的做在前,教师的指导在后。针对选择题指导学生运用排除法,用已知推导出未知,审题时注意表示时间限制、范围限制的词,按题目要求答题。对于非选择题指导学生先读题,然后带着疑问阅读史料,从材料中层层分析其表述的内在含义,并训练准确表达的能力。

    此外,指导学生用好手中的`复*资料《备战新课程高考·历史通史复*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听讲的基础上,看课本看资料,坚持自学钻研,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3)针对学生在学*上的个体差异,在辅导方法上采取大同小异的方法,大同,大多数学生紧跟老师的辅导步伐,能把讲的内容、*题弄懂弄透。小异,对于还有可能拔高的学生,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在现有资料之外,练更多的题,多钻研,长见识,不断提高历史学*水平。

    截止20**年12月,完成选修三的学*和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复*。

    截止20**年的3月,完成世界历史的复*。

    20**年4月止5月底补缺补漏,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训练,迎接高考。

    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八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6.十年探索时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7.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四.中国近现代的宪法: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过渡时期:一桥二铁三公四厂(西部的交通,东北的重工业)2.十年探索时期:一铁二钢三油田;两大科技成果(原子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十年**: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注意:课本上四个时期关于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

    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七.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原因: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2)影响: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2.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1)原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强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影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4.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根本原因:由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原因:(为何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2)影响: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八.日本侵华问题。

    九.台湾问题。

    十.关于*风建设和廉政建设问题。

    十一.关于广东的历史。

    1.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因林则徐设立译馆,使广东“海外图说毕集”)2.是近代中国最早抗击外国侵略的地区(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柏贵的广东巡抚衙门)4.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之一:(继昌隆缫丝厂)5.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1)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是广东最早的新式学堂(2)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3)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三大和国民*一大(时间、内容、影响)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省港大罢工(1925年,长达16个月,当时世界最长,是五卅一部广东革命根据地(二次东征陈炯明、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4)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1927个年广州起义及广州苏维埃政权6.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三个特区(深、珠、汕);二个开放城市(广、湛);一个经济开放区(珠三角)(注意原因:沿海地区;靠近港澳;华侨众多)(注意:最先开放两省是广东、福建;最先改革的两省是安徽、四川)。

    十二.新中国外交史。

    十三.工业化问题(近代化问题)。

    1.《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提出。最早的近代化方案(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最早提出新式学堂、最早提出平等外交)2.近代企业:鸦片战后出现外商企业;六十年代开始出现洋务企业(是中国自己最早的近代企业);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民族企业(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进一步发展;带有半殖半封特征)3.新中国工业化:(1)七届二中全会:1949,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土地改革:1950,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3)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提出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中共八大:1956,提出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十四.中国近代史总结。

    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九

    一、教学目标: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分两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紧”的特点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背景音乐是《梭罗河》)一、组织教学上课!(学生起立)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可以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请坐下”!

    二、导入: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

    三、新课:(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吗?(学生都在猜测)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下面,请同学们看“拓展与探究”第4题,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背景是一张印度音乐的演奏图)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第三段:?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灵魂完全属于印度,这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的生命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民间乐曲,由萨朗吉主奏的《欢迎》片段,请思考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示这首曲子的音乐进行?课件出示:(印度泰姬陵背景出示《欢迎》的结构和音乐情绪)引子ab西塔尔、萨朗吉西塔尔、萨朗吉、鼓、铃西塔尔、萨朗吉、笛子、鼓、铃缓慢、自由抒情、柔美抒情、柔美欣赏的时候给予提示:特别是演奏乐器和音乐情绪。有的同学已经会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进行,有:波浪线、曲线、螺旋线等,然后鼓励大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印度音乐根深叶茂,除了刚才欣赏的民间音乐以外呢,还有五类,分别是:古典音乐、轻古典音乐、部落音乐、泰戈尔音乐和电影音乐,几乎每一部印度影片中都有歌舞表演,这与他们传统的艺术保护政策有关,印度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于全社会都对传统音乐和舞蹈进行保护。接下来,我们就来观看一段印度影片《兄弟情谊》片段中的歌舞表演,注意其节奏和舞蹈动作,他们善于运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情感?可以用手和脚等跟随一起舞动。学生回答:节奏感很强烈,善于用头、肩颈、跨和手夸张地舞动。总结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出示课件,学生完成拓展与探究第3题)波浪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蜿蜒曲折的西塔尔、令人肠断的笛声、浓郁带鼻音的歌声;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强烈多变的鼓声和节奏;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演奏……这些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音乐画面,使人为之惊叹、迷惑、倾倒和陶醉。许多现代音乐家,都热衷于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

    (二)对于南亚音乐,同学们是否了解了呢?那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文化区域的音乐呢?钢琴上弹段旋律(《樱花》),提问是什么音乐?学生回答。师介绍这首歌曲属于日本的都节调式:师哼唱正在热播的《大长今》主题歌《希望》,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学生回答是韩国。对了,它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朝鲜古老民歌《拮梗谣》。这首曲子和《樱花》,都是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而被民族化了,它们都属于亚洲哪个文化区域呢?回答:东亚。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东亚另外一个国家——蒙古国,还记得在《独特的民族风》中介绍过我国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马头琴吗?蒙古国却把马头琴的演奏和人声的演唱进行了结合。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回忆并思考(课件):1、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心境?2、乐曲开头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3、歌曲中的人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总结:1、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伴侣——马的热爱。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和交融。各声使人的心灵得以纯化和升华,令人进入一种新的境界。2、乐曲开头属于长调,舒缓。3、这是一种叫“呼麦”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这种方法只有经过特殊的练*才能掌握,一般传男不传女,但最近已有女性进入这个领域,也引起了我国音乐界的重视,现在内蒙古歌舞团的音乐家们已开始学*“呼麦”。

    (三)这首采用“人声器乐化”的演唱形式具有东亚音乐的特点,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有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那么,属于伊斯兰文化的中亚音乐又有怎样的风韵呢?这首《巴雅提木卡姆》将给你们带来别样的风情。它的主奏乐器是流行于阿拉伯和伊朗等国的民间乐器——卡曼贾。课件出示图片:卡曼贾:弓弦乐器,用半个椰子壳做成,4根弦,流行于我国西藏地区的卡曼贾称为“根卡”。(图片)欣赏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的片段,学生结合书本,感受中亚的音乐风格(调式、节奏和音乐情绪)总结:独特的旋律小调——木卡姆调式,节奏变化多样,风格柔和持重,抒情含蓄。我国新疆也有木卡姆,课件出示“十二木卡姆”演奏图片,欣赏新疆“十二木卡姆”片段并与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比较:前者是热烈奔放的风格。(结合拓展与探究第5题)最新信息提供:中国申报的“中国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荣列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纳入公约保护范畴,不仅是伟大民族的精神记忆,更能启迪和激发今人创造辉煌灿烂的未来。(四)同学们,你们知道“千岛之国”是哪个国家吗?学生回答:印度尼西亚(出示课件)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青山绿水,四季皆夏,故被称为“赤道上的翡翠”。印度尼西亚音乐的最普遍和最的形式是gamelan(甘美兰),包括鼓锣和钉与竹、长笛一起被定调的打击乐器合奏。克隆宗是印度尼西亚音乐与16世纪传入的葡萄牙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多用四句为一段,首尾押韵的“班顿”诗体,乐句节奏多前紧后松。《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巴达克人的一首情歌,他们以农业为主,生活在拖巴湖地区,经常驾船在湖上航行,在划船时用“singsingso”的哼声为划船时船桨起落做节奏伴衬,歌曲由此得名。欣赏《星星索》并思考:(出示课件)1、全曲的结构如何?(师提示不同的伴奏音型)2、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3、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总结:1、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1,首尾是用“星星索”伴唱,中间是“呜”声。2、曲调缓慢悠扬,有摇晃感,柔和松弛;歌声委婉抒情,略带哀伤色彩3、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提示学生可以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船桨起落,一边用“星星索”伴唱,老师唱主旋律……(通过这样的练*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节奏特点的认识)《星星索》和《哎哟,妈妈》(师哼唱主旋律)、《梭罗河》(课前播放)等被列为印尼民歌的代表曲目,也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改编为各种艺术形式,请大家来欣赏我国的“女子国乐坊”用民乐演奏和演唱相结合的方式表演的《星星索》。师:这是本堂课介绍的亚洲哪个音乐文化区域的歌曲呢?生:东南亚。师:很好!下面有哪位同学能够按照这张“亚洲行政区域图”总结一下本堂课欣赏的各个音乐文化区的代表乐曲和歌曲呢?生:东南亚《星星索》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中亚《巴雅提木卡姆》柔和持重,抒情含蓄东亚《四岁的红鬃马》《希望》《樱花》“呼麦”南亚《欢迎》萨朗吉、印度音乐的丰富多彩(同时出示课件)。

    四、总结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是各国人民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个艺术创造才能的集中反映。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民族音乐艺术,不仅在本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国外同样生根开花,说明:越是民族风格的艺术越具有国际性。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毗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请课后搜集欣赏,并填写在“拓展与探究第6题”的表格内。

    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十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6.十年探索时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7.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四.中国近现代的宪法: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过渡时期:一桥二铁三公四厂(西部的交通,东北的重工业)2.十年探索时期:一铁二钢三油田;两大科技成果(原子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十年**: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

    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七.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原因: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2)影响: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2.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1)原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强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影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4.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根本原因:由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原因:(为何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2)影响: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八.日本侵华问题。

    九.台湾问题。

    十.关于*风建设和廉政建设问题。

    十一.关于广东的历史。

    1.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因林则徐设立译馆,使广东“海外图说毕集”)2.是近代中国最早抗击外国侵略的地区(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柏贵的广东巡抚衙门)4.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之一:(继昌隆缫丝厂)5.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1)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抒东最早的新式学堂(2)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3)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三大和国民*一大(时间、内容、影响)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省港大罢工(1925年,长达16个月,当时世界最长,是五卅一部广东革命根据地(二次东征陈炯明、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4)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1927个年广州起义及广州苏维埃政权6.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三个特区(深、珠、汕);二个开放城市(广、湛);一个经济开放区(珠三角)(注意原因:沿海地区;靠近港澳;华侨众多)(注意:最先开放两省抒东、福建;最先改革的两省是安徽、四川)。

    十二.新中国外交史。

    十三.工业化问题(近代化问题)。

    1.《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提出。最早的近代化方案(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最早提出新式学堂、最早提出平等外交)2.近代企业:鸦片战后出现外商企业;六十年代开始出现洋务企业(是中国自己最早的近代企业);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民族企业(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进一步发展;带有半殖半封特征)3.新中国工业化:(1)七届二中全会:1949,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土地改革:1950,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3)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提出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中共八大:1956,提出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十四.中国近代史总结。

    学*不良者应该反省下列几个问题:(1)是否很少在学*前确定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内容。(2)学*是否常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3)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4)学*计划是否是从来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5)一周学*时间是否不满10小时。(6)是否把所有的时问都花在学*上了。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钟。

    (2)学*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我分心的东西。

    (3)学*时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体验。

    (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

    (1)是否一见书本头就发胀。

    (2)是否只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

    (3)是否常需要强迫自己学*。

    (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行为。

    (1)是否经常采用题海战来提高解题能力。

    (2)是否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法。

    (3)是否从未向学*好的同学讨教过学*方法。

    (4)是否从不向老师请教问题。

    (5)是否很少主动钻研课外辅助读物。

    一般而言,回答上述问题,肯定的答案(回答“是”)越多,学*的效率越低。每个有学*问题的学生都应从上述四类问题中列出自己主要毛病,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例如一个学生毛病是这样的:在时间安排上,他总喜欢把任务拖到第二夫去做;在注意力问题上,他总喜欢在寝室里边与人聊天边读书;在学*兴趣上,他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对旁系的某些课却很感兴趣;在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机械记忆法。这位学生的病一列出来,我们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了。

    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十一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1929年10月下旬,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的“大萧条”时代来临了。

    (2)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劫难逃。

    (3)这场经济大危机不仅范围广泛,持续时间也特别长。

    (5)在经济大危机初期,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结果,在胡佛任内,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

    (2)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3)“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罗斯福新政吲起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在美国历留下深刻印迹,对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3)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4)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5)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第二单元: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表现。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3)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到1983年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4)1993年克林顿人主白宫后从1991年3月到--。

    12月,美国经济出现了历空前的持续117个月的增长,失业率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

    (5)然而从--。

    年起,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表现。

    (1)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原因。

    c.出于美苏冷战的需要,美国对德国采取扶持政策,并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

    (2)表现:到60年代初,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工作计划 历史教学 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一轮心得体会(11篇) 高三历史一轮教学进度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