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盛文秘网 2025年01月22日 12:50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2024年度最新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优质17篇)【完整版】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9-20 16:00:0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最新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优质17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最新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优质17篇)【完整版】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一

    第一周:把知识点按照单元复*一遍。

    1、第一单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数(0—10)”、“认物体”各个知识点用紧密联系起来的活动把他们穿插起来,做一个全面整体的展现!

    2、第二单元:“分与合(2—10)”、“加减(10以内)”

    把加减运算和他们的分与合紧密的联系起来,看分与合写加减法算式,有一道算是可以想到其他三道与它相关的算式,简化运算!

    3、第三单元:“统计”、“认数(11—20)”、“认钟表”“加减(20以内)”

    学会简单整理数据,认识整时,20以内的两位数,了解个位和十位是计数单位,能够运用“凑十法”、“破十法”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第二周:把课本内容按照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复*。

    1、“认数”(0—20)。

    比较大小、高低、轻重。

    可以用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用前后、左右、上下。

    重点让学生理解“几和第几”的概念。

    2、“认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给物体分类。

    能够用简单的统计,把物体按照种类,写出他们各自的个数。

    认识钟表,可以表达出钟表上的整时间,和大约几时,知道一天24小时。

    3、“分与合”(2—10)。

    能够按照顺序说出10以内的数的分与合。

    “加和减”(20以内)。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20以内数加减法的运算。

    第三周:三个实践活动内容的复*整理。

    1、有趣的拼搭。

    2、丰收的果园。

    3、愉快的周末。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活中的数学,并且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再应用的生活中!

    让我们一起学*有用的数学!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二

    本期新接任二(1)班,二(2)班的数学科教学工作,二(1)班共有学生45人,二(2)班45人。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同学们学到了不少基础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大部分同学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从而为下期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也存在有个别差异。

    有少部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不明白题目的要求,有的对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能一口说出得数,还要通过长时间的思考才能想出来,而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还需要要用数小棒或数手指节的方法来辅助完成,对应用题的理解非常困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只有少部分学生能通顺连贯地叙述题的要求和意思。除了识字量的原因外,还有对事情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的能力。因而本期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学困生的辅导和提高。

    通过一年的培养、训练和理解,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惯,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上的事情。但还是存在有少部分的小朋友,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愿意正确面对学*上遇到的困难,仍然不能完全控制和克服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从而造成学*中更多的困难。因而在本学期还要加强*惯方面的培养。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三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惯,初步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教材首先从老师点名的情境引入,说明我们可以用数字编码来区分班上的每个学生。接下来,例1和例2通过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例3和例4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两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例3是让学生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例4是让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书籍编一个书号,和例3相比,更复杂一些,是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进行编码,这种编码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比如汽车的车牌号、火车的车次、飞机的航班号以及商品的型号等,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知道邮政编码、身份证的编码含义,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

    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四

    第一周:把知识点按照单元复*一遍。

    1、第一单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数(0-10)”、“认物体”各个知识点用紧密联系起来的活动把他们穿插起来,做一个全面整体的展现!

    2、第二单元:“分与合(2-10)”、“加减(10以内)”

    把加减运算和他们的分与合紧密的联系起来,看分与合写加减法算式,有一道算是可以想到其他三道与它相关的算式,简化运算!

    学会简单整理数据,认识整时,20以内的两位数,了解个位和十位是计数单位,能够运用“凑十法”、“破十法”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第二周:把课本内容按照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复*。

    1、“认数”(0-20)。

    2、“认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3、“分与合”(2-10)。

    第三周:三个实践活动内容的复*整理。

    1、有趣的拼搭。

    2、丰收的果园。

    3、愉快的周末。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活中的数学,并且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再应用的生活中!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五

    二年级共有学生32人,优秀生5人,中等生21人,学*有困难的学生有6人。大部分学生学*态度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只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较为潦草。本班学生比较活跃,自制能力差,教师在抓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大部分学生在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具体分析:

    1、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学生学*成绩比较平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2、情感方面。

    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六

    本班学生共40人,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对数学的学*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一);二、角的初步认识;三、表内乘法

    (二);四、测量长度;五、表内除法;六、总复*。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能测量长度。

    4、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6、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一)、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二)、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三)、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四)、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表内乘法

    20**.08.30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七

    二(1)有学生5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进度教学表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也可以,或则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八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我教的二(3)、(4)两个班中共有75人,其中男生人,女生有人。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根据上学年成绩检测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学*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惯。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惯还有待于加强。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相信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九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二年级学生共有学生4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十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十二班的数学,经过半学期的学*与教学,对班里各个同学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针对性教学,学*数学要培养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

    第七单元混合运算;。

    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

    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单元总复*。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4、实践与综合运用。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

    深入研究备课、科学规范施教、认真精细批改、及时总结反思。

    1、教学总原则:

    降低基点,面向全体;深化内涵,追求高效;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2、教学总目标:

    稳定基础,转化边缘,培养优生,促进尖子,争创第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突出了如下特点:为学生的数学学*构筑起点,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得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得时间与空间,展现数学知识得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再每一章数学知识的引入中,都由学生熟知得生活实例引入,注重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来掌握知识,逐步学会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得方法进行推理。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七章:

    (一)生活中的轴对称。

    (二)勾股定理。

    (三)实数。

    (四)概率的初步认识。

    (五)平面直角坐标系。

    (六)一次函数。

    (七)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生活中的轴对称:

    本章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有关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领略轴对称现象的共同规律,认识有关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同时,在简单的图案设计、镶边与剪纸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和丰富内涵。

    (二)勾股定理: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勾股定理、发展推理能力,教科书设计了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同时又安排了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内容,试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的过程,同时也渗透了代数运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本章更多关注的是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而不追求计算上的复杂化。在学*了无理数之后,可以再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设计无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

    (三)实数:

    本章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放运算。由于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为此,教科书安排了一节内容,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最后教科书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等。

    (四)概率的初步认识:

    教科书首先呈现二楼一个转盘游戏,通过试验与分析,使学生体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然后,通过掷硬币的游戏,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在大量做试验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初步体会可以通过做试验来大致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大量试验,学生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有初步的体验。

    (五)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力图以现实的题材呈现有关内容,以有趣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呈现等内容,力图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图形变换,如电视屏幕上的各种画面处理等。对于确定位置的各种方式,本章通过形式多样的题材,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其中既有反映极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也有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

    (六)一次函数:

    由于已经有了六年级下册的铺垫,本章教材在设计上进一步体现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而探索出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像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改革了传统教材中先研究特殊的正比例函数,再研究一般的一次函数的教学顺序,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

    (七)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教材弱化了概念,强调二楼建模思想。为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本章首先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介绍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概念;接着,顺理成章地给出有关现实问题的解答,进而介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俩种基本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然后,通过几个现实问题情境,经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最后,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次函数图像的关系的讨论,建立方程与函数的联系,并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三、学情分析。

    初二x班共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男**人。由于****,对于理性思维缺少优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她们能够理解。有些概念,学生会感动很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兴趣,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结合初一的期末水平测试,细致分类,重点突出,抓好三类生和边缘生的辅导,争取教育教学有新的突破。

    四、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探索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初步掌握尺规作图。

    2、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能运用判断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3、让学生经历数系的扩张、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了解方根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方根。

    4、经历的活动过程。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进一步体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5、经历探索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形状变化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6、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一次函数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能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做一次函数的图像,并利用他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为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五、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

    3、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把握好知识的开放度。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向优秀教师取经,以先进的理念进行教学。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

    5、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利用小组合作,实施分层教学,力求使尖子生吃饱、优秀生吃好、上线生吃得下。优化作业设计,及时批改辅导。

    6、精心设计单元复*测试题,全批全改,查漏补缺,认真上好*题讲评课。注重教授知识的基础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积极探究所授知识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

    7、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

    六、教学进度。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十二

    1.口算:

    15+48+920+37+16。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分别怎样列式呢?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2)学*口算45+23。

    像这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以前我们是列竖式计算的。今天我们要学*怎样口算。

    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提倡第二种方法,并板书:45+20=65,65+3=68,口答。

    (3)学*口算45+28。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再全班交流,并板书:45+20+8=73,写答。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先加几十,再加几。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

    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

    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

    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第1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第2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的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题28页。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十三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课后认真练*巩固的良好学**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8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三、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坐8人,小汽车限坐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在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又如,在探讨“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与边的长短没关系”时,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挪动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的边;用两块不同大小的三角尺,比较它们的对应角,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这一知识。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如,计算102+129=?学生在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后,在进行实际计算时,有多种方法,都应受到鼓励。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观察数目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进行验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学*“洗衣机”这一节,研究“如果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几个月?”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也可能有多种做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加以鼓励和肯定。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五)保持学生已有的良好的学**惯。

    经过一年半的学*,孩子几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数学的*惯,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孩子们已经有一定的意识,也在平时的课堂中做得比较好,那么就要在这学期里将学生已有的良好的学**惯加以保持和优化,将这些转化为孩子的内需动力。注意倾听、认真作业、爱好阅读这一些需要养成的*惯,孩子在过去的学*生活中没有形成的,要在平时的课堂中不断地加以强化,让孩子意识到重要性,特别是认真作业这一项,平时作业中要严格以待,让孩子在每一次作业中都要意识到我要认真完成。从而养成良好的作业*惯,为以后地有效学*打下基础。本册教材在课后有比较大的练*量,首先就要让学生保持书上作业的整洁和正确率。

    (六)完善计算练*的评价方式。

    计算是这一册比较多的内容,而计算恰恰是班里孩子比较薄弱,也是比较不感兴趣的一块知识,如何让学生在愉悦地情境中有效地展开计算的学*,进行计算方面的练*,形成有效的评价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孩子计算能力的差别,肯定做得正确率高的孩子,让学生明白,计算首要的是正确率,然后在保正正确率的情况下,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量比较大,难度系数也比较大,学生特别是计算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可能会对计算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进行一系列比较完善的表扬制度,对每一次作业全对的学生都有所奖励。多进行口算比赛,并把口算比赛作为计算课学*的一项常规进行。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在比赛中不断地提高计算能力。

    (七)根据班级特点,扬长避短。

    班中学生的学*能力已经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师的教学应该努力地去缩小这种距离,让在前面的孩子继续保持进步的态势,让暂时落后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在教学中要关注孩子差距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比如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自我的练*,有效地利用多余时间。而慢的学生,如果课堂上比较慢完成学*任务的,要在课后加以辅导。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十四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8、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多范文,敬请登陆网()!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十五

    二年级学生共计120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

    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十六

    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教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景,所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

    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异常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所以,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到达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所以,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齐。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经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资料,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应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构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

    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资料,介绍了简单的组合。

    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本事,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本事。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

    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本事,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本事和逻辑思维本事。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和解答应用题的本事,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

    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资料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

    精心设计。

    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简便,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

    精神。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十七

    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2、时、分、秒3、认识方向、测定方向4、认识万以内的数5、分米和毫米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7、角的初步认识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了解你的好朋友9、期末复*。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六、课时安排共计62课时,各单元课时安排如下:

    1、余数的除法----8课时。

    3、认识方向-1课时。

    4、认识万以内的数----3课时。

    6、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2课时。

    7、角的初步认识---10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二年级学生共有学生4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新学期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新学期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新学期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新学期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新学期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新学期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新学期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新学期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新学期教学素材创设新学期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新学期教学设计和新学期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新学期教学观念和新学期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新学期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本册教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运用和统计这四个领域来进行设计的教学的。教材把乘法的初步认识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更加重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从体验生活中连加现象到体验同数连加现象,逐步引导学生体验,加大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为学生学*乘法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

    教材富于童趣,渗透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例如: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乘法的认识就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学*表内乘法(二)更是从学生身边的剪纸、做沙包、折纸飞机和做中华结这些学生熟悉的制作引入学*的。本册教材空间较大,其中的两个创新点很有特色,把同数连加的写法,写成乘法算式;用加法算乘法,改用口诀计算乘法这样计算起来就很简便。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方法,学**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惯。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趣。

    5、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6、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7、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8、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10、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问题,逐步引导理性思维的养成。

    11、关注学生良好*惯的养成,课前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认真书写作业等。

    a、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有学生45人。从学生口算来看,学生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虽然我平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智力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笔算,孩子都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但没有养成笔算*惯,在遇到数很大计算是老爱口算,容易出错。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较差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小括号应用不熟练。学生对平移距离不太理解,画图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这部分内容的学*也有漏洞。

    教材编写特点:

    (一)关于除法和混合运算。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除法。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体会混合运算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关于生活中的大数。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3.通过拨一拨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4.安排一定数量的估一估活动。

    (三)关于万以内加减法。

    1.分为两个单元。

    加与减(一)是基本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与减(二)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内容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另外,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分散安排,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练*机会,有利于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

    2.删繁就简,突出基本算理。

    3.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培优计划: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不断提高做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导对象:赵蕾、刘皓轩、陈哲、赵真。

    辅导措施: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4、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期望效果:

    辅困计划: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可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

    辅导对象:郭昊辰、王一初、江奕妙、来馨彤。

    辅导措施: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经验,学困生加以学*。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5、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6、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7、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差的状况,提高学*成绩。

    推荐访问:二年级 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 最新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优质17篇) 最新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免费(优质17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