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盛文秘网 2025年01月03日 13:42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4七年级语文教研个人教案合集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04 17:00: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七年级语文教研个人教案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3七年级语文教研个人教案合集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小编带来七年级语文教研个人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语文教研个人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生动的语言从不同角度描述外祖母的形象。

    2.感受外祖母的人格魅力,理解文章中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3.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2.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学生熟悉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从文中找出描绘外祖母的语句并对外祖母的形象加以概括分析。

    第二课时:外祖母对“我”的影响以及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导入:用周华健《朋友》的歌词导入课文。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本课的资料: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苏联著名作家。他出身贫苦,5岁丧父。外祖母成了他最亲近的人,饱尝底层生活艰辛的外祖母以他独特的方式给予了高尔基最大的关爱,对高尔基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高尔基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其他著作有散文诗《鹰之歌》、《海燕》,长篇小说《母亲》等。

    写作背景的展示:

    高尔基5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在开设染坊的外祖父家。幼年的高尔基常常陷入日渐衰微的家庭小私有者们凶狠的争吵斗殴中。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甥,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高尔基笔下的外祖母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互相解决字词问题,老师做检测。

    1.判断读音的正误。

    噗噗地响【pū】 果脯【pǔ】 一绺【lǚ】头发惩【chěng】罚面颊【xiá】嗅【xiù】东西皱【zòu】纹裤兜【dōu】鬃【zōng】毛辩【biàn】子诅【jǔ】咒【zhòu】颤zhàn动

    2.解释词语。

    咕哝诅咒颤动皱纹五光十色

    老师提示:

    咕哝:小声说话。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后泛指咒骂

    颤动:短促而频繁的振动。

    皱纹:物体表面上因收缩或揉弄而形成的一凸一凹的条纹。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样式繁多。

    3.合上课本,根据自己所读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外祖母的形象

    叙述模式:外祖母(文中的.语句),因此,我认为外祖母是一个的人。

    例如:外祖母也许是生活的艰辛,她*惯于皱着眉头,爱自言自语的咕哝,她在梳头发时还诅咒自己的头发为马鬃。因此我认为外祖母是一个爱发牢骚但又有点幽默感的人。

    学生思考,交流,互评。

    老师总结:在孩子的眼里,外祖母肥胖、慈爱、温柔、纯朴、勤劳、坚强、乐观。她是“我”最珍贵,最知心的朋友。

    二、再读课文:

    (导入)接上:所以在全文中最能概括全文中心内容的就是文章最后一段,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同时思考:

    (一)作者把外祖母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同时文章的题目也是“童年的朋友”,这个题目合适吗?文章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出两人的关系是朋友?请找出这样的话并说说你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教研个人教案 篇2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师: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

    生1:我不赞同。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缘,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呀。

    生2:我也不赞同。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

    2、师: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萧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克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人生寓言》。

    (点评:运用留白艺术,由萧伯纳的名言导入,新、巧,可谓一箭三雕:一是调动学生学*的兴趣;二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三是这句名言如一线贯穿,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翻出新意。)

    二、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1、师:说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1: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生2:狐假虎威、东施效颦。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

    (点评:内引以往的学*经验,首次强调课外积累,走近寓言。)

    2、生3:喜欢。因为寓言读起来既有趣又发人深思。

    生4: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那么从“东施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5: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3、师:作家严文井曾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现在再读“东施效颦”这个故事,除了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外,换个角度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师:瞧,这就是魔袋,我们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东西。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以读出许多理趣,读出许多智慧。下面请欣赏第一个魔袋《白兔与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东西来呢?

    (点评:归纳寓言的特点,为下面多角度解读寓意作好铺垫,走进寓言。)

    三、探究寓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

    1、生速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

    师: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生1: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2、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你认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生2:复述语言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语句,而且忠实于原文。

    (点评:通过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价渗透复述方法指导。)

    3、师::你不仅很善于听,而且也总结出了复述的方法。从这位同学的复述中我注意到了两个关键词“心旷神怡”“患得患失”,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请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

    生3:“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4: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用了很多成语,富有文采。

    生5: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点评: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揣摩语句深长的意味。)

    5、师: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6: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评:二次强调课外积累,巧妙引出多角度解读。)

    6、师: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7: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生8: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生9: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理解。)

    7、师: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生10:我认为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因为白兔一则没有能力去保卫财富,生怕别人抢去偷去;二则有了私欲之心便不会真正拥有。所以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实力、有没有私欲。(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11:我不赞成。白兔得到月亮后如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就不会产生得失之患。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平常心。(生点头,长时间鼓掌)

    (点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形成争辩,第一次进行多角度地解读。)

    8、师:刚才同学们思想两相砥砺,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阅读本身就是你与作者的对话、你与同学间的对话、你与老师的对话。我在读这则寓言时,我想到要“戒贪”,由此我还联想到放弃也是一种美。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徒增烦恼就不如没有。而这也正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寓言中读出很多理趣来,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读了《白兔与月亮》,我们在回头看一看萧伯纳的名言,你又有何新的见解?

    (点评:师生同读同议,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鼓励学生质疑探究,重新解读寓意。)

    生12:我现在能理解“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就是好事。不过,现在我对前半句话又发生了疑问:“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就一定不幸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那么请大家带着这一新的问题用读第一则寓言的方法来自读《苦难的王子》。

    (点评:第二次多角度解读,翻出了新意,同时又生发出新的问题。自然导入第二则寓言。)

    9、(生自读《苦难的王子》)

    师:下面请以四人学*小组交流你的读书收获。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

    生13:这个寓言讲述的是一个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能够顽强面对厄运的故事。从这一故事中我们悟出了两个道理:一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二是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

    生14:我们这一组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厄运能使脆弱的人边得将坚强起来”。

    (点评:由“学会”走向“会学”。)

    10、师:正所谓“保荐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有句歌词也是鼓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要充满希望,你会唱吗?

    生15: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师:这样的才是真心英雄。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吗?

    生16: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

    生17:司马迁倍受宫刑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生18: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是一个盲人,但她以顽强的意志给她的创作带来里了光明,给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光明。

    (点评:外联生活,三次强调课外积累。)

    11、师:大家所举事例很有说服力。真可惜,我现在不是处于逆境,所以我成不了名人。说到此,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9:我又有了新的问

    题:是不是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到厄运的人又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师:你说出了我的困惑。谁帮我解答?

    生20:落难之后不一定能战胜脆弱,也有从此一蹶不振的。要培养坚韧的意志,我们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的意志。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需坚韧的意志,是可锻炼人的。还有遇到了难题,要静下心来攻克学*上的堡垒,又何尝不需要坚韧的意志?

    (点评:学生自己质疑探究,第三次多角度解读。)

    师:体会深刻。通过大家的讨论,现在再看萧伯纳的那句名言“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生21:“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也未必是一种不幸。

    (点评:温故而知新。第四次多角度解读,又翻新意。)

    12、师:人的一生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如何面对人声中的幸与不幸,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人生定会正确对待。请你说一条关于“得与失”的名言俗语以自勉。

    生22:得意淡然,失意夷然。-----冰心

    生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生2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生25: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英国谚语》

    生26: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

    (点评:四次强调课外积累,交流名言,勉励自己。)

    13、师:是啊,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如果单从占有的角度看,“没有得到”的失意痛苦和“已得到”的患得患失都是不幸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以创造、审美的角度来看这“未得”与“已得”,是否别有一番情趣呢?下面请你将萧伯纳的这句名言进行改写,然后送给你的朋友。

    生27: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追求、去创造;而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回味、去珍惜。

    (点评:第五次多角度解读,创造性阅读。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得以体现。)

    四、运用留白,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

    师:寓言的确像个魔袋,我们今天从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魔袋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又像一座桥梁,带领我们渡到彼岸;寓言还像一把钥匙,引着你走进神奇的世界。如你想知道魔袋里还有哪些东西,请大家课后去阅读周国平的另三则充满了人生智慧的寓言《孪生兄弟》、《执迷者悟》、《抉择》吧。

    (点评:运用“留白”作为结尾,使整堂课显得余味无穷,更广阔的阅读和创造的空间留给了课外。)

    【教学反思】

    1、解读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丰富的寓意。尤其不要忘记我们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本体,从寓言中我们可以读出许多的“自我”来,因为“寓言说的就是你呀。”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所在。

    2、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不应局限于教参上提供的一种寓意。寓言本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使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在解读中就会以喻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创造。

    3、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就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在解读寓意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两则寓言连串起来进行教学,因为两则寓言本身就是根据辨证逻辑而成的,不宜分篇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生寓言》课堂实录这一教

    七年级语文教研个人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5.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6.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教学重点:

    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二、回忆巩固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检查预*:

    1.检查朗读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以考查的形式进行)

    3.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并能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矛盾双方、故事的开端。

    2.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五、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1.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

    屠夫天晚回家,从遇狼到最后把狼杀掉,他当时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而狼当时的心态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选角色(四人小组,其中一人用客观叙述的语气旁白屠夫的行动)作形象表演。

    提示: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2.悟读:明主旨,谈感受。

    思考: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谈。学生畅谈之后,教师点评、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将此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七年级语文教研个人教案 篇4

    学*目标:

    1、认知目标:扫清文字障碍;能欢快而有节奏的朗读全文,学*作者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讨论、赏析语言等手段,培养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通过朗读指导,训练朗读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会赏析本文语言的步骤。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惯,形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语言美,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2、学会赏析本文语言的方法。

    学*难点:

    通过产生联想,学会赏析本文语言。

    学*过程:

    一、积累运用

    1.①《春》的作者是_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

    ①酝酿——

    造句:

    ②花枝招展——

    造句:

    3.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5.按要求默写课文。

    ①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

    1.考考你的修辞知识:请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A.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E.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静默着。()

    F.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检查一下你的理解能力:请写出下面词意所对应的词语。

    (1)高兴的样子。()

    (2)明朗润泽。()

    (3)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4)黄色的光圈。()

    (5)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积累精彩的句子,你会越来越有才华。请看下面的空,你会填吗?

    A.侧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B.“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C.“春雨图”中明写春雨暗写风的句子

    D.“春风图”中引用的句子

    E.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请带着感情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最典型?

    有何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3——7自然段“绘春”部分,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

    5.体会最后“赞春”部分,分析其表达上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你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写“春”的总体思路吗?请写在下面。

    2.文中描绘的图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换吗?请说出理由。

    五、达标检测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睡(shuì)醒赛(sài)跑蝴蝶(dié)捉迷藏(cáng)

    B胳膊(bo)抚摸(mō)应和(hé)鸟巢(cháo)

    C酝酿(niàng)薄(báo)烟黄晕(yùn)抖擞(sǒu)

    D蓑(suō)笠散(sǎn)落润(rùn)湿眨(zhǎ)眼

    2.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和()()薄()()散()()

    3.修辞方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阅读文章第三段,回答以下问题。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抓住了春天里花的特点。

    (2)文中的“闹”字用得好,下面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

    B.写出蜜蜂之多,场面之大。

    C.衬托花朵繁盛和盛开的花儿的甜香。

    D.“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3)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因为()

    A.野花多,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B.野花多,而且有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C.阳光照射下,明丽的花会反光,就使人产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觉。

    D.野花的颜色明丽、丰富,再有阳光的照射。

    5.阅读现代文,完成文后练*。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1〉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2〉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①了,花工们说。

    〈3〉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4〉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竟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5〉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6〉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7〉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8〉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9〉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10〉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11〉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注:①蔷薇:这里指蔷薇科。蔷薇科中有桃、苹果和玫瑰、月季等许多著名的果树和花木。

    (1)从文中找出两个能分别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说说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

    玫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玉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第〈10〉段划线句,从三个方面说说这栋楼“美丽”在哪里。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8〉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B.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气质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具有供人观赏的价值,而且能够消除天气燥热,具有清爽怡人的价值。

    D.“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蓄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6.小作文

    写一段文字,表现大自然的美好。角度自选。字数在300字以上。

    一、积累运用

    1.略2.略3.C

    4.闹逼朗润烘托安静

    5.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②像中毛,像花针,像细丝

    二、自主探究

    1.A.拟人B.拟人C.拟人D.比喻、排比E.拟人

    3.(1)欣欣然(2)朗润(3)酝酿(4)黄晕(5)一年之计在于春

    4.A.侧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B.“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C.“春雨图”中明写春雨暗写风的句子

    密密地斜织着

    D.“春风图”中引用的句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

    E.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提示: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提示:这一段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两个“了”似乎让人感到了东风,听到了东风的脚步,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那种喜悦的心情。

    3.提示:第二段作者勾画了一幅春醒图。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了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读后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4.提示:第3段描绘了一幅“春草图”,写出了草的嫩、绿、多。

    第4段描绘了一幅“春花图”?

    第5段描绘了一幅“春风图”,作者运用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写出了风的柔和和给人带来的愉快。

    第6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写出了春雨的润泽。

    7段描绘了一幅“迎春图”,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5.提示:这部分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赞美春天,贴切而富有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点,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希望的“强”的特性,把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文章主题。

    四、拓展延伸

    1.盼春(总写)——绘春(分写)——赞春(总写)

    2.不能,它们在时间上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由花草到天气到人更符合逻辑。

    五、达标检测

    1.B2.略3.D4.(1)繁多(2)C(3)B5.(1)答案:姹紫嫣红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松软的花坛湿土中生长洁白如雪(雪白白花花)在没有阳光,潮湿、阴凉、肮脏的环境中生长

    (2)答案(要点):①(空间)楼前楼后开满鲜花②时间(白天晚上都有花开)③色彩(色彩纷呈)(3)答案(要点):①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不怨天尤人②努力奋发向上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4)答案:C6.略

    七年级语文教研个人教案 篇5

    学*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第一则《期行》)

    一、自主学*:

    1、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译重点词、句。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5〉假如第二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第二则《乘船》)

    一、自主学*: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义:幸而、恰巧)、(今义:幸福)。尚:还。

    辄:当即。可:肯、同意。舍:抛弃。守:难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当于“吗”,表疑问。遂:于是,就。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优劣?

    3、比较《期行》和《乘船》有什么不同?

    4、比较《期行》《乘船》的写作特点:

    (《期行》行文简洁,故事情节紧凑,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寻味。)

    (《乘船》行文简洁,故事情节完整,通过对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总结

    通过本文两个小故事的学*,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课堂检测:

    《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骤(俄而:)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分)

    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4分)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释词:(4分)

    日中:()舍去:()

    无礼:()引之:()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

    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

    答案:

    1、刘义庆

    2、⑴俄而:不久,一会儿⑵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丢下,舍弃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略

    6、略

    7、元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

    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

    10、"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1、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2、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13、略

    推荐访问:教研 合集 七年级 七年级语文教研个人教案合集 七年级语文教研个人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教研个人教案5篇课件

    Top